講座題目:基于近紅外激光響應的新型光熱轉換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癌癥診療上的應用探索
主講人:胡俊青
主講人簡介:
2000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2000-2008年先后任香港城市大學高級研究助理,日本國家物質科學研究所JSPS博士后和國際青年科學家中心PI;2008年-2018年任東華大學特聘教授,2018-至今任深圳技術大學健康與環境工程學院創院院長、深圳技術大學特聘教授、東華大學兼職特聘教授、深圳大學兼職教授。
致力于納米光電/光熱材料的合成與性能研究,揭示材料表面與本體光/電/熱響應特性的基礎科學問題,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學術同行的關注。研究方向包括:(1)高性能近紅外激光響應的納米光熱材料合成與生物應用,(2)半導體納米材料單體性能與器件構筑。已在國際重要刊物,如Nat. Nanotechnol.、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Prog. Mater. Sci.、Acc. Chem. Res及Chem. Soc. Rev.等,發表學術論文250余篇,其中通訊或第一作者論文190余篇;論文共獲他引13500余次,h指數為58;2014-2019連續六年入選Elsevier公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2018年入選美國Clarivate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授權專利50余件,其中日本專利16件。
講座時間:2020年12月25日 下午15:00
講座地點:行政樓1612會議室
主辦單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協辦單位:材料工程學院
深圳技術大學胡俊青院長應邀來材料工程學院作學術報告
12月25日上午9時,深圳技術大學健康與環境工程學院創院院長胡俊青教授應邀來我校材料工程學院作學術報告,報告題目為:基于近紅外激光響應的新型光熱轉換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癌癥診療上的應用探索。本次學術報告由材料工程學院院長周細應教授主持。
報告中胡俊青教授主要介紹了三個方面的工作:1.基于空穴摻雜半導體化合物LSPR效應,研制了一系列新型基于NIR響應的光熱轉換材料,探索了其在癌癥診療上的應用:開發了多種新型、高效、安全的硫屬銅基光熱轉換試劑;2.拓展了過渡金屬氧化物用作光熱轉換材料的新領域;3.研制了具有診斷、治療及監控多功能的納米光熱試劑,推進了它們的生物應用。廣大師生就胡俊青教授的報告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座師生對光熱轉換材料的原理和眾多光熱轉換材料在腫瘤診療方面的成果轉化及臨床應用都非常感興趣。
胡俊青教授于2000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2000-2008年先后任香港城市大學高級研究助理,日本國家物質科學研究所JSPS博士后和國際青年科學家中心PI;2008年-2018年任東華大學特聘教授,2018-至今任深圳技術大學健康與環境工程學院創院院長、深圳技術大學特聘教授、東華大學兼職特聘教授、深圳大學兼職教授。
胡俊青教授致力于納米光電/光熱材料的合成與性能研究,揭示材料表面與本體光/電/熱響應特性的基礎科學問題,取得了多項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國際學術同行的關注。研究方向包括:(1)高性能近紅外激光響應的納米光熱材料合成與生物應用,(2)半導體納米材料單體性能與器件構筑。已在國際重要刊物,如Nat. Nanotechnol.、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 Mater.、Adv. Energy Mater.、Prog. Mater. Sci.、Acc. Chem. Res及Chem. Soc. Rev.等,發表學術論文250余篇,其中通訊或第一作者論文190余篇;論文共獲他引13500余次,h指數為58;2014-2019連續六年入選Elsevier公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2018年入選美國Clarivate公布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授權專利50余件,其中日本專利16件。(材料工程學院 李文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