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術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學院黨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全國黨建標桿院系”建設,樹立“一流黨建引領一流學院創新發展”目標,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5G”“新基建”等國家重大戰略,切實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城市建設的工作要求轉化為專業建設、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的務實行動,黨建引領助力科研活力激發,切實做到黨建與學科科研雙融合、雙促進、雙提升。
扎實推進“使命踐行工程”,服務國家和社會需求
為進一步激發學院科研活力,充分發揮學院人才、學科和專業的優勢,提升學院服務企業、城市和社會的能級和水平,學院黨委以創建“全國黨建標桿院系”為契機,扎實推進“使命踐行工程”,實行“科研創新計劃”“教師成長青藍計劃”“崗位建功計劃”,對教師在政治思想上引領、教學科研業務上指導,激勵廣大教師在教學、科研和管理等崗位上建功立業。
學院先后與多家事業單位合作,服務解決國家和社會需求,為建設美好城市貢獻智慧和力量。學院服務智能制造企業,將無人機、人工智能、5G通信、8K解碼等前沿技術相融合,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學院與中國聯通保持緊密合作關系,在5G應用方面走在全國高校的前列,有利于智慧校園場景的開發與利用。學院與儀電集團在疫情防控項目上進行深度對接,研究開發了智能防疫科技設備,提升防疫工作系統化、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學院與上海長征醫院、中山醫院、耳鼻喉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緊密合作,在常見疾病的智能檢測和診療方面發揮作用,有利于大大緩解病人的痛苦,同時提高診斷效率和準確率。此外,學院與振華重工、科大訊飛、騰訊科技、上海市電力公司、華潤江中等大企業的合作也正有序展開。
強化“5G+人工智能”品牌,擴大城市建設朋友圈
學院黨委積極打造區域化黨建“5G+人工智能”品牌,堅持與各地政府、企業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共贏共建,進一步推動學科專業與城市建設的緊密對接。在項目合作過程中,學院黨委重視成果的轉移轉化。圍繞5G+人工智能技術,與揚州市共同打造長三角人工智能研發基地和轉化基地,共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揚州)人工智能研究院;與滁州市合作共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滁州)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建設,初步商定了“5G+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和“5G+人工智能創新應用中心”的建設,計劃依托兩個中心建設5G+8K國家級廣播電視高清示范基地、智慧醫療建設、智慧中學等項目;學院“智能感知與機器視覺技術及其應用”科技成果以2700萬元知識產權入股,完成了協議的簽定,落地安徽滁州,服務國家長三角一體化戰略。
不斷完善績效激勵機制,助力科研成果質量提升
學院黨委堅持用黨建激發科研創新的活力,不斷完善修訂科研業績計量與獎勵辦法,制定《教師和學生發表科研論文及參與科研教學會議資助辦法》,建立以績效為導向的激勵機制,旨在激勵各項高水平成果的形成,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近年,學院SCI論文數量翻倍,且質量不斷提升。2018年學院首次出現ESI高被引論文1篇,同時被檢索為全球TOP0.1%熱點論文;2019年,3篇論文被ESI收錄;2020年至今,又有5篇高質量論文被ESI檢索,另有2篇研究成果在工程技術大類一區Top期刊發表。這些高水平成果的取得,表明了學院學科與科研水平的不斷提升。2018年,作為合作單位,學院首次突破上海市科學技術一等獎;2019年,作為牽頭單位申報的“跨相機智能視頻處理與分析關鍵技術及其產業化”首次突破上海市科學技術二等獎。
整體布局各類平臺建設,全面提升學院發展水平
學院黨委積極對接國家和上海城市發展重大戰略,謀劃建設學院各類發展平臺,取得顯著成效,有力提升了學院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水平,大大增強了學院辦學水平。2015年建成的智能感知與控制國際聯合實驗室緊緊圍繞學院辦學特色,探索“科學+工程+技術”協同創新體系;2018年成立的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為科技成果的應用和轉化奠定基礎;2019年建成的5G+人工智能應用創新實驗室將學校打造成為全國首個5G高校;與國家廣電總局、市文化旅游局、上海文廣集團、東方明珠新媒體合作成立廣播電視人工智能應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實驗室,實現了省部級平臺的突破。未來,學院還將重點建設大數據與高性能計算平臺、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平臺、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開放平臺,以滿足科研計算需求、學科發展需求、專業建設需求等。
原文鏈接:https://jwdj.shec.edu.cn/html/gxdt/2020/12/23/fbc0a911-2b7d-4af9-9d74-0a9607003f0a.shtml